早恋,这个话题历来被提得隐忍而与真实,空洞而又确定。初中时期,高中时节,大学时段,我们不知道何处安放我们激动的小小的心儿。爱情,我们对它的认知,或许真实,或许虚幻,但无可否认的是它确实存在,以至于中国古代的梁山伯与祝英台,于书院中,真真假假虚虚实实,最终飘舞成恋蝶,羽化成美;又是花前月下,又是酒中解思念,是昨夜西厢的张生和崔莹莹,是昨世牡丹亭的柳梦梅和杜丽娘,纷繁难解,缠绕千年,是不变的爱恋!
却等千年,缘定今生。我们相信美好的爱情!
而现在呢?初中生已开始涉及这一话题,是青春期的冲动,是一时的跟风,谁和谁谈恋爱了,变得越来越敏感,一些一动心的便开始懵懵懂懂试着去试水了。此为之初恋。当然初恋是最然人难忘的,情窦初开,单纯的小想法,也许一闪而逝,也许只是一眼的留恋。接着,便要面对的是父母的围追堵截,老师的厉声喝此。于是这小想法便被暂时搁浅,留待着岁月去慢慢的酝酿。接着呢?跨越初三的暑假,我们便来到了高中,也就是距离大学天堂的最后一站,完成跳跃人生的最后一关,我们谁也明白这时期的重要性,但还要贪恋着收获自己的感情。
高一时呢,初三时的留恋生长了,泛滥了,疯活了!在没有家长的铁血监督下,跳动的心愈加变得有活力了,回想起曾经的时光,想起那些过往,对不起,我喜欢你,,,,,,这种潜在的感情在被放大的的同时更加上升到了理性浅层高度,他可以意识到,爱就意味着一种小责任,意味着要包容彼此,意味着自己的起居都会想到对方,这是一种成长的成熟。
主观意见,一直这样觉得:高中时期的爱情,一般都有两种理解。一种呢?就是我不否定这个世界存在有真正的爱情,这个世界,有,存在,一见钟情的可能,就在刹那间的一瞬,立刻情定终生,相守到老,相携的臂膀从青春阳光的少年,在薰衣草的浪漫中一生盟誓,再到青年时期的共同奋斗,创造一个家庭的未来,在这个时期走在婚姻的神圣的殿堂,将一生守候,将一个人的一生找寻到托付的价值,将一种爱情升华到纯白的披纱和稳重的正装相拥的那一刻,让爱情种子生根,萌芽,然后终成正果,最后在摇椅中唱响最浪漫的事。
这固然是完美的结局,存在但稀少,理想但飘渺。接下来的一种最接地气,最有可能:那便是,寻找一个依靠,寻找一个陪伴,寻找为之努力的目标,让自己的奋斗更有意义,更有价值。也就是在自己学习上,或是生活上遭遇挫折时有一个人竖起耳朵为你听,专注爱你,以你为中心,你很享受这种关心。更重要的是在收获惊喜,收获努力的成果之后,有人真心为你高兴,真心为你快乐,你的成功或许就是因为对方的的鼓励和支持,两张笑脸在阳光下绽放,那么在不知不觉中快乐的能量就被放大,被蔓延,那又何乐而不为呢?这种现象的存在,或许是因为一个人在亲情上的缺失,在家庭中找不到被关心的可能,或是距离搁浅了交流,不知不觉中潜在的爱情也就充当了亲情角色。我们或许是可以看到,男子特别高,找了个女朋友就像他的女儿,或许女生只是确实少了点父爱的关怀,缺失了成熟和稳重带给她的心灵震撼,男生变成了父亲的高大和安全感的载体。家庭因素,很有可能严重的是因为父母离异,这样的家庭变故带来的负面影响所致的。或是由于简单的沟通障碍加速了心灵的逃跑。还有一种情况,那就是自己已经习惯了亲情守候,一直以来从小学到初中亲情的陪伴让他厌恶了,没有新鲜感,心灵上没有冲击力了。那么,借着爱情为突破口,他找到了精神的依赖。然而,家庭的因素之外,还会是人际关系的不尽如意,或是一个失败者,希望从爱情中找到依靠。这里的依靠或是爱情充当了友情的功能,只是异性的朋友。再者,同性朋友的成功使他渴望获得在异性的群中,基本获得相同地位,是无意的抬高,是人际的一种扩展方式吧。
红颜悦己,蓝颜知己。一切缘分注定,在人海中今生相见,确是前世的八百回眸。缘分自在天意,盛夏的晴天,该思考的问题而已。
大学时期呢,这种爱情,靠近的更是生活的内容,是成年人和成年人应有的必然,或是大学可以是一半经历需要被投放在上面…